2022/10/06

2020 Mazda CX 5 底盤改裝之兩週年計畫


不知不覺這台車在今年11月即將來到兩年,這兩年真的過也挺快的,這台車也陪我們兩個度過了兩年之久


以前玩摩托車時,比較在意懸吊和煞車以及輪胎搭配部分;再買汽車前就開始研究汽車底盤「扭力梁 / 多連桿 / 麥花臣 / 雙A臂」差異以及要購入的車種底盤設計,以及不同的套件材料到底能如何改善原廠不足之處;最後我選擇麥花臣搭配多連桿來對應台灣的拉力賽等級的路面

不過為了做這個實驗,用盡生命將車子用原廠激烈操駕了一年3萬多公里,得出以下幾個缺陷
  • 原廠避震器太高,阻尼過強
  • 制動偏弱
  • 底盤幾何可以再補強提升舒適性以及操控


四月安裝上Blitz ZZR DSC PLUS避震,這次消費十分不愉快

因為原店家施工也沒有用好,後續花了不少時間測試及金錢將避震調整到對的長度和預載部分,畢竟左右預載不同調出來的定位也沒啥用
不過當初是想找KW 3 Way避震搭配電控,只可惜並沒有出
不過這組避震調教後的確挺方便,可以在車上調整
在安裝避震後,有思考過到底是要改襯套還改結構桿去改變幾何,下方有個人認為的優缺點

襯套
優點:
  • 彌補公差提升操控性
  • 抑制左右晃動
  • 重量輕
缺點:
  • 降低舒適性
  • 拆下時會導致擴孔
  • 可能會有異音
  • 未來要安裝結構桿會衝突

結構桿
優點:
  • 降低車身形變與變形機會
  • 分散應力與受力
  • 提升操控
  • 降低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問題


缺點:
  • 過低結構桿遇到異物會很慘
  • 過硬材質以及不良設計會讓焊點或鎖點斷裂
  • 重量提升
襯套這東西雖然可以彌補公差,但後續要加裝結構桿或不舒適時拆掉較為麻煩
最後選擇了結構桿這條路,因為相比之下結構桿容錯率較高

一開始先測試的是塔頂拉桿,市面上塔頂拉桿區分為兩點式拉桿以及三點式拉桿

兩點式在於能承受應力較為高,抗形變能力越好;相對塔頂裂掉機率越高
三點式在於會受力再連接螺絲上;相對裂掉時會是連接螺絲,連接處螺絲緊度與能載受的受力有關

一開始選擇了大陸的TCR II拉桿來做實驗,選擇大陸拉桿第一是畢竟只是實驗品,另外加上結構與台製相符以及大陸汽車市場相比台灣大許多,所以不是太差的品牌也不至於爛到哪裡


剛安裝上去的確有感,並且如同預期受力太多受限於螺絲上;時間一久其實就有點無感
又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想把下方的拉桿安裝上去,之所以會想安裝是因為其實過坑時會產生形變,導致操控性降低




安裝後是發現過坑之後形變以及操控性相對變好許多,上方塔頂因為是鋁合金並且三點式結構關係相對較為鬆散,感覺不一致;雖然有感受到底盤剛性有提升到,但後續從大陸旅圖叫了一組鋁合金拉桿五件套以及日本AutoExe的B柱拉桿以及後車廂拉桿



拉桿有鋼材與鋁材差異上問題,這次會使用旅圖是想本身底盤就是鋼材結構,那對抗車體對抗應力變形的同時,也不會因為大幅度提升底盤材料而導致過度受力讓鎖點裂掉的風險以及增加舒適度以及操控性




雖然今天是上阮大師實習課最累的一天,長達六小時的磨練,也讓我學習到許多拆裝等等的知識;也非常感謝他願意從晚上6點上到12點長達六小時之久,雖然之後有可能會再找阮大師將倉庫的AutoExe底盤組安裝上去,並實驗兩者差異以及長時間操駕為何,但也可能心血來潮就賣了,就像還在倉庫的防傾桿等我哪天想到就弄到車上去啦


不過改裝是個雙面刃,有好也有壞,改裝前最好能比較出優點以及缺點下去做改裝;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改裝

最後非常感謝以下這些朋友,願意花這兩年的時間,給予小弟這個不懂車的人技術指導和理論探討以及半夜陪小弟試車

  • 可愛的女朋友💗💗💗💗💗
  • 港灣高速 榕哥
  • 群翊汽車保養 文哥
  • 馬自達原廠 吳技師
  • YAS汽車 老闆和日本技師
  • 明水自動車 瑋哥
  • 永益底盤定位 老闆娘和技師們
  • 阿亮e輪館 亮哥
  • 大陸 溜溜哥
  • BC Racing
  • 鐵駒坊 峰哥
  • AP Racing
  • UR Racing
  • SPR Racing Steven大哥
  • 馬來西亞 寫Remap的友人
  • 駿鑫車業 老闆
  • Mazda Forum
  • Mazdas247
  • Reddit Mazda CX-5
  • 鈺軒
  • 阿坤
  • 君翰
  • 冠魁
  • 小黑人
  • 張董
  • 嘉明
  • 翁克B
  • 相廷
  • 冠毅
  • 秀營
  • 振庭
  • 阮大師
  • 小柯
  • 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