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4

2020 Mazda CX 5 底盤改裝與調教三年計畫

 繼上次的「2020 CX 5 底盤改裝之兩週年計畫」經歷一年實驗後,將原本鋁材更換下來改為Autoexe的鋼材底盤套組




為什麼要換呢?主要一開始就訂購了兩組底盤件分別是
大陸的TCR III

當然要來好好比較,針對汽車底盤的改裝,選擇不同材質的底盤組件確實會影響到汽車的性能與駕駛體驗。鋼材和鋁合金作為底盤材料,各有其優缺點,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選擇更換底盤件的原因之一。來看一下這兩種材料的比較:

  • 鋼材底盤

優點:
    • 強度高:鋼材的強度通常高於鋁合金,能夠提供更好的結構支撐和撞擊保護。
    • 耐用性:鋼製部件在耐用性方面表現較好,對於經常使用或在惡劣條件下使用的車輛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缺點:
    • 重量:鋼材比鋁合金重,這會影響到汽車的燃油效率和靈活性。
    • 錯綜複雜的製造過程:鋼材部件的製造過程相對複雜,可能會增加成本。

  • 鋁合金底盤
優點:
    • 輕量化:鋁合金的重量輕,有助於減少整車質量,從而提高燃油效率和車輛的加速性能。
    • 抗腐蝕性:鋁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特別是在潮濕環境中。
缺點:
    • 強度相對較低:與鋼材相比,鋁合金的強度較低,可能會在極端條件下或是事故中表現不如鋼材。
    • 成本:雖然鋁合金的製造工藝逐漸成熟,但成本仍然高於鋼材。
    • 關於鋁合金底盤被稱為「智商稅」的說法,可能源自於它相對較高的成本以及對於某些應用來說,提供的性能提升可能不如額外成本所帶來的效益顯著。然而,這也取決於個人的需求和車輛用途。對於追求極致性能和減重的車主來說,鋁合金底盤的輕量化優勢可能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而對於更看重耐用性和成本效益的用戶,鋼材底盤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在我忙碌的二月離職前夕,我必須依靠一位我信賴的技師來完成我的車輛安裝工作。期間,他提出了將李仔串長度從初始的23.5厘米調整至26厘米的建議。響應這一建議,我特別指示他將避震預載設定從1.1公分降低至0.7公分,同時將車身高度提升2公分,以達到我期望的車輛性能和操控平衡。

以下是調整李仔串所帶來的影響:
  • 調長李仔串
    • 提高車輛過彎穩定性:增長防傾桿連桿可以使防傾桿的作用更加明顯,有助於提高車輛在高速過彎時的穩定性。
    • 增加懸掛系統的緊繃感:較長的連桿會使防傾桿維持在較緊繃的狀態,這可能會導致駕駛時車輛懸掛感覺較硬。
    • 可能影響舒適性:由於懸掛系統的緊繃,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對於路面不平的反應可能會更加明顯,影響乘坐舒適性。
  • 調短李仔串
    • 提升車輛靈活性:縮短防傾桿連桿可以減少防傾桿對懸掛系統的束縛,使車輛在轉向時更加靈敏。
    • 增加懸掛系統的柔和度:較短的連桿讓懸掛系統在處理路面不平時更加柔和,有利於提升乘坐舒適性。
    • 可能降低過彎穩定性:縮短連桿減少了防傾桿的效果,可能會在高速過彎時降低車輛的穩定性。

這次的調整在提升高速轉彎時車輛的穩定性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得益於防傾桿保持在一種比較緊繃的狀態。然而,這同時引入了一項挑戰:當車輛在不均勻的路面上行駛時,車廂內部的震動明顯增強。

鑒於我的用車需求經常包含載客,這種調整顯得並不十分適宜。因此,我決定和學弟一起,將李仔串的長度調整回22.5厘米,在保證操控性的同時,提升乘坐的舒適度,尋找一種理想的平衡點。另外,我還計劃將原裝防傾桿換成粗度更大的Hardrace防傾桿,並加裝Autoexe的運動控制梁以更好地吸收震動,從而期望能夠進一步優化性能。通過這一系列的調整,我希望能實現既能享受舒適乘坐體驗,又不失激情駕馭樂趣的完美配置。

目前,駕駛體驗宛如擁有一台具有歐系車底盤的堅固性,恰到好處地達到了我預期中避震動作時的一至兩次拉伸。雖然由於車型的限制,它在大風中的穩定性無法完全比肩歐系車,我仍然相信,未來透過安裝特定的空力套件,能夠有效解決輕量化帶來的挑戰。

經過三年的精心調教,這一切的努力顯然是值得的。即使面對眾多建議不要在日系車上投入過多,我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主要是被Mazda NA引擎的獨特特點所吸引。市場上難以找到其他能夠匹敵的選項,更重要的是,我堅信這輛車足夠安全,能夠為我的家人提供保障。

投入在這輛車上的不僅僅是我和屏科大學弟們以及相關行業朋友們十年來在機械和汽車領域學習的展示。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夠長期保持這輛車,更希望在它身上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


最後,對於外界的質疑,親自調整這輛車不僅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信念。外界可能看不見我為何要投入大量時間在車輛上,畢竟專業的修車店看似足以滿足我的需求。然而,面對修車店追求效率的作業模式,我擔憂那些利用氣動工具可能對車輛細節造成的潛在損害——尤其是過大的扭矩可能對螺絲等關鍵部件造成拉伸或斷裂風險。儘管我明白修車技師也許意識到這些潛在問題,但在商業壓力下,安全性往往被迫妥協。

有鑑於此,結合我十年來的學習與積累,我更傾向於將這些知識和技術親手實踐,而非將其閒置。我追求的不僅是理論的完美,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調整都能夠達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標準,實現我所追求的目標。

對我來說,安全永遠位於首位,無論是底盤的堅固、懸掛與剎車系統的精準調校,還是輪胎的適切選擇。這些原則在我從事摩托車與汽車調教工作時始終如一,從未改變。透過親自參與車輛的維護、維修與改裝,我不僅能確保每一步工作達到最高標準,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對家人安全的負責任態度。